协同    创新    服务    决策
搜索
首页 概况 动态 研究 专家 学习 交流 院·所 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 》 课题研究
积极创新开发资源和产品 切实将小竹子做成大产业——湖南智库联盟推进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课题组的调研与建议
发表日期:2025-08-28 10:17:23
湖南智库联盟推进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课题组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11月7日向国际竹藤组织成立二十五周年志庆暨第二届世界竹藤大会贺信有关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提出“要搞竹子深加工,把小竹子做成大产业”有关要求,切实将我省竹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湖南智库联盟,智库协同中心联合省老年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省竹产业协会及相关专家,成立了专门课题组,从今年年初开始,课题组先后到益阳市桃江县,怀化市洪江区、会同县、靖州县,邵阳市绥宁县,四川省宜宾市、浙江省安吉县调研,并深入长沙小牛科技、怀化恒裕竹木、会同汇达竹业、湖南辰铭竹业、湖南中集竹木等企业,就毛竹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创新、三产联动和多措并举等问题,进行了实地考察座谈,获得了一些启示和建议,现报告如下,供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市县区领导参考。

调研启示与建议之一:创新开发毛竹资源,是“将小竹子做成大产业”、实现湖南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

湖南是我国重点产竹区,现有竹类植物19属136种,竹林面积110万公顷(1639万亩),立竹株数33.35亿根,其中毛竹为主要竹种,占资源总量98%以上。

经过多年发展,我省竹产业已形成良好发展态势,毛竹培育种植产业实现了由传统的材用竹单一经营模式逐步向材用、笋材两用竹复合经营模式转变。竹加工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产业集群建设持续推进,品牌建设、竹旅康养等成效初显,为湖南社会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和“三高四新”战略做出了重要贡献。

毛竹具有生长快、生长周期短、一次栽培永续利用、用途广泛、综合效益高等特点,具有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目前,“以竹代木”“以竹代塑”“以竹代钢”等新兴市场正在形成,竹塑新材料智能一体化周转箱、竹建材、竹包装、造纸用竹纤维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根据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效与评估委员会预测:当我国竹缠绕复合材料对木、塑、钢传统产品的替代率达到80%时,相关产品年产量为108亿吨,吸引社会投资6570亿元,产业总产值为216万亿元,各环节可实现增收3170亿元。随着禁(限)伐和禁(限)塑的不断升温,竹餐具(筷、刀、叉、勺、盘、吸管)国内外市场需求迅猛增长,产品持续呈现产销两旺的局面。建议相关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应立足湖南毛竹资源、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以毛竹资源培育为基础,以建设一批丰产高效示示范林为重点,以提高竹产品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加快竹材标准化建设,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逐步形成竹工贸一体化、产业集群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竹产业体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多赢局面。

调研启示与建议之二:创新毛竹产品,是破解湖南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瓶颈、在“将小竹子做成大产业”进程中更好推进深度服务“三高四新”战略的必由之路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竹产业保持强劲发展势头,但相对于福建、江西、浙江和四川,我省竹产业仍存在起点低、底子薄、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不高和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排名已由原来的全国第二位下降到了目前的第五位。究其原因:一是我省毛竹资源禀赋优势明显,但发展理念不新,重视支持不够;主要体现在对竹产业创新发展的战略定位不够清晰,方向目标不够明确,虽然把竹产业作为千亿产业打造,但缺乏相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长远规划,没有出台专门扶持发展的政策措施,导致许多竹产区由于没有竹山道路,竹林砍伐主要靠肩扛手抬搬运到山下,运输成本高,伤害了竹农从事竹业开发的积极性。二是我省竹产业有一定的发展基础,但产业化程度不高,没有规模化的拳头产品,整体实力不强;竹加工产品多处产业链底端,大多竹企以初级产品加工为主,产品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附加值不高,全产业发展体系不完善,竹产品的生态环保价值没有完全实现。三是我省形成了一些竹产业品牌,但品牌知名度和品牌支撑能力有限;现有品牌宣传力度不够,品牌营销、市场占有率等都存在明显短板。四是我省在产业龙头培育方面积极作为,但推动竹产业创新发展的要素保障仍显不足。特别是有些地方政府认为竹产业纳税少、效益差,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不够,竹产业技术型人才培养难、引进难、留住更难。

只有科技创新,竹产业才有生命力,才能破解高质量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也才能使竹新材料等新产品在奋力打造“三个高地”、服务“四新”使命中发挥积极作用。国家住建部建材专家认为:竹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是建材领域创新的一项重大成果,为毛竹的有效利用扩大了增量,成为竹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益阳市把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先后举办了三届全国竹文化节,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连续多年占据全国竹筷产品网销第一名,麻将凉席占据全国95%的市场。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帮助竹企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举全省之力,全力攻关,切实改变当前普遍存在的竹加工的传统化、简单化、规模小、附加值低的现象,努力实现毛竹采伐、加工装备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

调研启示与建议之三:三产联动特别是做强竹加工业,是进一步发掘竹资源优势、实现湖南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真正实现“将小竹子做成大产业”的关键一招

三产联动到底怎么做?重点抓什么?实践证明,竹产业要快速、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高质量发展方针,抓住二产这个“牛鼻子”,政策、资金、舆论都要向其倾斜。调研中竹企业一致呼吁,希望政府加大对二产加工企业的支持力度。二产发展了,做大做强了,必然联动一、三产,使竹产业朝着高质量发展的轨道快速前行,产业才能转型升级,突破面临的各种瓶颈和障碍。实践证明,二产的快速、高效发展,竹产业才有生命力,才能做大做强做优整个竹产业键,才能体现挖掘竹产业一、三产的资源、生态、旅游、康养、休闲、文化等的价值,才有利于形成竹产业的三产合力、优势互补、内生动力,提高全产业价值,不断拓展经营主体增收渠道。浙江省安吉县首创竹林股份制合作经营模式,设立“两山银行”,推进“县精加工、乡粗加工、村分解点”三级产业配套体系,发展竹家具、竹纤维、竹饮料、竹工艺品、竹用品等全系列、数以百计的产品,竹综合利用率95%以上,形成一套完整的精深加工体系,处于产业链全线的顶端。建议各地政府立足当地竹产业发展优势特点,建设一批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集疗养、养生、康复、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小镇和康养基地,促进竹产业融合发展。

调研启示与建议之四:坚持多措并举,加快创新发展,是湖南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对策,也是“将小竹子做成大产业”进程中最值得可圈可点的湖南经验

资本是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我省目前竹产业尽管创新产品不少,2022年竹产业总产值546亿元中,竹筷、竹拉丝、竹材坯料占了一大块。约占了总产值的55%,创新型板材新材料只占8%。但这些创新产品如有大资本进入,产值可增加20倍。长沙小牛科技20年投入近亿元,研发竹材利用、运用技术和产品,获国家专利20多项,研发的高自动化、高利用率、高质量的加工技术、生产工艺和智能设备,可广泛应用于工程、室内外装饰、家具等领域,如强力推广该项技术,可为竹产业创造百亿以上的产值。这些企业急待大资本的注入,才会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四川省宜宾市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主攻竹浆造纸、生态康养、竹笋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奖补结合,推扩竹新型材料新技术,建成全国首个竹学院,竹产业产值三年增幅达248%。要想创新项目做大,必须要有大资本投入,这是新课题,值得深思和破解。同时,落实人才优惠政策,支持龙头企业、协会申办技校,培养技能型人才,加大竹产业科技特派员选任力度,支持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技术服务。要加快竹山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调动竹农投入竹业生产的积极性。要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强化核心装备创新、加快标准体系构建和优化创新平台布局。实施碳补贴政策,刺激竹加工企业生产质量好、使用年限长的产品,通过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打造知名特色品牌;通过推进示范园区建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据悉,我省即将颁布《关于加快湖南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尽早制定湖南竹产业高质量发展5年或10年规划已迫在眉睫。湖南竹产业发展至今没有一个5—10年的发展规划,不能长期摸着石头过河。应尽快组织专家、学者、相关人员,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拟定一个好的发展规划,让一、二、三产联动,让企业家和广大竹农看到希望,让湖南竹产业发展的更好。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湖南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涉及农业、商贸、旅游、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的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并正在对和美乡村建设进而对现代化新湖南建设发挥积极推动作用。省政府应加快出台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性文件,建立由省发改、科技、工业和信息、财政、自然资源、住建、农业、林业、银监各职能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合力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市州各县市区,特别是重点竹产区,要将竹产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挖掘竹产品生态价值、强化竹产品创建和推广、提高政府服务的准度和力度,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让竹林成为湖南美丽乡村一道风景线,为建设生态强省和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组长:李应友(湖南智库协同中心副主任、怀化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成员:湖南发展研究中心、湖南智库专家、省老科协、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竹产业协会、王超、史小溪、彭承美、李新功、袁军、郝晓峰、卢胜、何林、杨国平

The end
  • 湖南省人民政府
  •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 中南大学
  • 湖南师范大学
  • 湖南大学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湖南农业大学
  • 长沙理工大学
  • 湖南省图书馆
  • 红网
  • 清风网
  • 新华网湖南频道
  • TEL:0731-84363333
    地址:中共湖南省委机关大院107信箱
    Copyright © 2019 https://hnzkl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南智库协同中心 版权所有 湖南智库协同中心 湘ICP备160030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