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油茶是我国4个大宗油料作物(油菜、大豆、花生、油茶)之一,茶油是世界上最优质的食用植物油。湖南具有发展油茶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技术优势,发展油茶产业是一项一举多得的重要民生工程和国家战略工程,同时也是一项扶贫攻坚、促进农民致富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林业厅的推动下,湖南油茶栽培面积、产量和产值均居全国第一位,但湖南油茶产业的发展潜力和社会经济效益还远远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只要省委、省政府重视,油茶产业转型升级措施得当,在2030年之前,可以把湖南油茶产业打造成为四千亿级支柱产业。
一、湖南打造千亿级油茶产业的可能性
1、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有利。我国耕地资源刚性短缺,利用丘陵山地发展以油茶为代表的木本油料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 2009年国务院制定并颁布了新中国建立以来第一个单一树种的产业发展规划--《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年—2020年)》,规划到2020年,全国油茶产业面积达到7200万亩以上,2016年又将油茶列入国家精准扶贫的主要树种,标志着油茶产业已上升为国家粮油安全战略和国家精准扶贫行动,是国家倡导并积极推动的朝阳大产业。
2、湖南现有栽培面积和油茶栽培品种的潜力巨大。湖南油茶林面积居全国第一,2016年底达到2060万亩,年产茶油23.4万吨,产值达300.8亿元(主要为毛油产值,含少量精炼油); 2017年底约2100万亩,茶油产量将达到30万吨,茶油产值将突破400亿元。2009年以来,湖南每年以平均50-60万亩的速度扩大油茶栽培面积,2020年全省油茶栽培面积将达到2500万亩以上,2025年绝大部分新造油茶林将进入盛产期,茶油产量将得到快速、大幅度提升。湖南现有油茶栽培品种80余个,2017年,国家林业局发布了优化后的《全国油茶主推品种目录》,湖南油茶主推品种13个,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华字’系列和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的‘湘林’系列油茶品种为主,这些品种亩产茶油可达50kg以上,为保障打造千亿级油茶产业提供了品种保证。
3、湖南油茶系列产品开发前景广阔。油茶全身都是宝,具有开发产品多样性和产品价值高等特点。粗制茶油--毛油价格100-120元/千克,精炼油价格240-300元/千克;最近,湖南大三湘油茶公司突破了茶油鲜榨技术,使茶油的有效活性保健成分大幅度提升,此类茶油价格将有更大的提升。茶油除食用之外,还可通过深加工成为医用品和生产高级天然化妆品等。油茶的副产物也很多,果壳热值很高,2吨果壳的热值相当于1吨标准煤的热值,是火力发电的优质原料,且无污染;油茶枯饼可提取茶皂素,也是制作有机肥的优质原料;副产物由于技术大,可开发的产品多,综合利用可达到与茶油同等价值。
4、国内外市场需求旺盛。食用植物油是我国的短缺物质,我国食用植物油的70%依赖从国外进口。根据海关统计,我国茶油出口总量不到1000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现阶段茶油年产量较少,不到食用油的1%,难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在国际上,现阶段橄榄油占据了木本食用油市场,茶油还未被广大消费者认识,茶油品牌宣传不足。随着茶油的国际声誉的提升,茶油的国际市场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从供应链来看,湖南油茶面积占全国1/3以上,产量占全国的近50%,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较高。目前,油茶没有大量使用农药和污染的有机肥,食品安全有保障,符合有机食品的生产条件。
5、现有油茶栽培技术能力应用有经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和湖南林业科学院拥有全国最优秀和强大的油茶研究团队和实验研究平台,湖南大三湘油茶公司、天球油茶公司等油茶种植和加工企业也是国内最优秀的油茶企业,具有承担国家重大油茶科研及推广项目的能力,《油茶栽培技术规程》等技术规程均由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和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等单位制定。各单位同时积极探索轻简化油茶栽培技术手段,朝着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的栽培模式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栽培技术经验和经营模式。依靠我省强大的技术优势及丰富的应用经验,完全有能力将我国油茶产业推向一个新高度。
综上所述,湖南油茶栽培面积可达2500万亩以上,若全部使用优化后的良种,亩产平均茶油可达30千克/亩以上,茶油产量可达75万吨以上,按目前精炼油平均价格250元/千克(25万元/吨)计算,产值可达1875亿元;年产枯饼500万吨,果壳750万吨,通过深加工,比如提炼茶皂素,开发系列美容产品等副产物达茶油同等价值,即产值1875亿元;两项合计3750亿元;如果提升深加工产品品质、价格,加上油茶蜂蜜等林下经济产品产值,总产值可达4000亿元以上。
1、油茶栽培品种良莠不齐。湖南现有油茶栽培品种80余个,其中有国家审认定品种、省级审认定品种、农家品种,各品种之间良莠不齐,丰产稳产性差别较大。由于前些年使用品种过多,且每年仍有大量质量较差的品种及非良种苗木被推广种植,拉低了高产优质品种造林比例和油茶单位面积产量水平,严重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
2、老油茶林所占比例太高。全省老油茶林(低产林)面积约1400万亩,占全省油茶林面积的三分之二,而且品种低劣,基本上是实生繁殖,产量普遍较低,平均产量约6千克/亩,即使进行抚育改造,产量也只能达到10-20千克/亩,严重拉低全省油茶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
3、油茶栽培管理技术应用不到位。目前全省油茶产业发展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储备严重不足,基地管理人才专业素质偏低,对油茶管护不够科学;相当部分种植户仍保留“人种天养”的陈旧观念,生产管理粗放,没有对油茶林进行科学抚育和施肥,导致我省油茶林单位面积产量普遍偏低,未能充分发挥品种和地利优势。
4、油茶及副产物深度利用不够。 油茶本身含有多种有经济价值的物质,可应用于食品,工业,医学等多个领域,除最主要的榨取食用油外,其余领域的价值均未得到充分开发,特别是油茶果壳基本上被废弃。现在供应的主要是毛油,价格低。茶油除普通食用作用外,其价值更应该是优良的保健功能,从这一点出发,可开发出各种茶油类型,如鲜榨茶油等等,可极大提高附加值。对于副产物如洗浴用品、日化用品、保健用品、医药用品等研发和市场开发不够,不能很好地发挥油茶行业的良好效益。
5、缺乏地方茶油品牌。目前,全省油茶企业和茶油商标很多,但没有一家是国内外的驰名品牌,特别是在国外知名度不够高,不利于开拓油茶产品销售市场及湖南油茶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良性竞争。优质的湖南油茶产品应该建立起自身的品牌优势,在质量优异的前提下,让品牌成为优质茶油的代名词,推动茶油市场的扩大及油茶文化的普及。
6、政府及财政支持力度不够。油茶行业具有先期投入高、回报周期长等特点,从林地流转到种植管护等各环节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使得种植油茶的门槛较高。2年生油茶苗木种植后仍需要7-8年才进入盛产期,油茶林的营造和前期幼林抚育需要5000-6000元(土地流转费除外)的成本投入,而国家的油茶造林补贴仅300元/亩,湖南省的补贴仅100元(江西省是700元)。高昂的先期投资导致相当部分油茶种植企业资金链断裂,产业难以为继,抚育管理跟不上,产量达不到预期效果。
7、油茶产业发展模式创新不到位。油茶产业发展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也需要各参与方合理的利益分配方式与分配比例。过去湖南油茶产业的种植业经营主要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但经营主体的整合机制不顺,散户加入企业联合体的动力不足,而企业联合小户、散户后又运转不畅,被迫分包、返包。同时,利益分配等问题没能很好地解决,一方面林地低价流转客观上使林农利益受损,另一方面,企业支付高额劳动力及环境成本经营困难。此外,种植业与加工业的衔接也不太合理,没有形成一个良性发展的全产业链,油茶产业发展未能达到真正健康有序发展。
8、油茶产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据调查,因发展环境不优导致企业经营成本增加15%~30%,有的甚至更高。一是一些地方茶果采摘秩序混乱,普遍存在偷摘哄抢、乱摘滥采现象;二是林地矛盾有隐患,通常以牺牲投资者利益告终;三是劳动力缺乏,且阻工、要工现象时有发生;三是林权流转难、办证难,“插花地”现象较普遍,影响产业布局和规模经营,同时也严重打击投资者对投资油茶产业的信心。
培育千亿级油茶产业是让乡村振兴战略在湖南落地生根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九大提出,要进一步优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此,特建议如下:
1、政府重视,切实制定湖南千亿级产业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基于油茶行业的发展特殊性和战略重要性,政府应当集中力量,切实制定湖南油茶千亿级产业发展目标,出台卓有成效的政策措施,巩固全国油茶产业发展领军地位。一是做好千亿级油茶产业发展规划,打造湖南新型支柱产业;二是加强政府对油茶产业发展的领导,把好油茶良种关;三是提高油茶种植补贴,从目前的每亩补助100元提高到700元;四是做好油茶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渠道,增加对油茶产业发展的贴息贷款等;五是做好科技服务和对农民的技术引导,促进油茶科研成果转化;六是在政府层面对茶油和油茶产业进行有体系的宣传和品牌保护;七是严格地方执法,优化油茶产业发展环境,严厉惩治茶果哄抢等恶性事件。
2、优化品种
The end